“老好人”不一定是好干部
老好人,語出巴金的《寒夜》,指的是隨和厚道,性格溫柔,不愿得罪人,不會拒絕別人,缺乏原則性的人?!袄虾萌恕蓖ǔW哉J為自己不得罪人,而“左右逢源”,孰不知,“老好人”有時也會因為自己的“好心”而違反黨的紀律。
日前,北海市紀檢監察機關對“老好人”——銀海區銀灘鎮新村社區支書及主任涉嫌違紀問題進行立案審查。
在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中,紀檢人員發現,因近年來市政府重點項目建設,對銀灘西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征地,此處已無耕地,居住該片的村民應不符合領取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的條件,但新村社區的村民依舊每年獲得耕地補貼,是有人虛報騙取還是領導干部不作為?帶著這一疑問,核查人員進行了深入的核查。
“我們知道村民沒有耕地,就不能再領取相關補貼,但上級部門沒有核實,我們作為村干部,想著能領則領,村民也得實惠。”“如果我們主動上報無耕地情況,村民得不到補貼,就會埋怨村干部,不配合我們的工作,社區工作本來就難,所以我們每年就按原核定的數據上報。”核查中,新村社區支書和主任道出他們的“好人”想法。
然而,社區干部怕得罪人,做“老好人”,不認真審核把關,導致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發放給不符合條件的村民,讓國家的惠農資金流向了“不該流向的地方”。“好”又從何說起,又豈能擔當“好人”之名?
近年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行扶貧惠農政策,很多村干部對惠農資金使用和管理方面的紀律規定視若無睹,認為自己不截留、不挪用、不占有,就沒有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就沒有破壞黨和國家的形象,農戶得到惠農資金,還能獲得群眾的好評。但,惠農資金不是紅包,決不能見者有份。村干部是惠農政策“蛋糕”的發放人,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多分發一份“人情蛋糕”、“關系蛋糕”,真正需要“蛋糕”的群眾就只能看著空盤子空嘆。
“人不畏官能,而畏官公”是群眾評價一名干部是否是好人的準則?;鶎痈刹渴菄宜幸率匙⌒谢蒉r政策落實到群眾手上的執行者,是否認真、是否“公平”,關系著群眾是否真正得到實惠,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形象。作為一名“好”基層干部,要真正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真正按照各項利民標準,不僅要將屬于群眾的實惠送到群眾手上,而且要為有限的國家惠農資金嚴把“關口”,杜絕不正確的“流向”。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相信只要所有的基層干部,都秉持著一顆公平的心、一顆惠農的心、一顆對黨和人民負責的心,摒棄“老好人”思想,就一定能夠讓扶貧更公平,讓惠農更利農,小康路上也絕對不會有群眾掉隊。(北海市紀委監委 雷旭太 譚醇澤 張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