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損友毀前程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了《交友不慎 自墜深淵——貴州省水利廳原廳長黎平案件警示錄》一文,剖析了黎平因交友不慎自墜深淵的典型案例,這案例告誡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親賢人、遠小人,樹立正確的擇友觀。
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因交友不慎而走上腐敗道路的黨員干部并不在少數。近年來,隨著黨中央重拳反腐力度不斷加大,“老虎”、“蒼蠅”被揪出后又牽扯出一連串的腐敗分子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原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地產商朋友是多得出了名,萬慶良的腐敗問題之一就是和房地產開發商交往過密,公權私用、權錢交易,牽涉到房地產腐敗,最終害人害己。又比如,江蘇省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有三個二十多年的“老友”等。縱觀腐敗分子的落馬歷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黨性不強、理想信念淪喪、藐視黨紀國法外,放縱自我、擇友不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交友需謹慎,交友不慎,后果是害人害己。尤其是黨員干部交友更要慎重。習近平同志曾強調,“身為領導干部,一定要嚴格交友的原則,慎交友、交好友,哪些人該交,哪些人不該交,應該心中有桿秤”。但一些領導干部偏偏喜歡工作和生活中搞“小圈子”、編織“關系網”。習近平曾提到,“有的領導干部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關系、找門路,弄得黨內生活很不正常。”這種“小圈子”、“關系網”是少部分人把正常的工作關系變成牟取私人利益的手段,久而久之,就會滋生腐敗的土壤,使得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受到污染、擾亂正常的黨內生活,導致圈內成員沆瀣一氣、蛇鼠一窩,逐漸在作風建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走向腐敗的深淵。
俗話說“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說明環境的重要性。如何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引導黨員干部謹慎交友,自覺近賢人、遠小人,是擺在各級領導干部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驗題,也是擺在各級黨組織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領導干部也是正常人,也有自己的朋友圈。那么,領導干部需要怎樣的朋友圈?這就需要各級黨組織要始終將完善各項制度放在首位,尤其要促進廉政制度建設,鏟除滋生“小圈子”、“關系網”的土壤,破除官官相護、官商勾結等不良現象,努力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良好擇友環境,讓黨員干部有一個“近朱者赤”的環境,讓廣大黨員干部在清正廉潔的環境中耳濡目染,主動親君子、遠小人,自覺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黨員干部身份特殊,交友更要謹慎、冷靜,要從善交友,選廉交友,擇謙交友,要多交良友、益友、諍友,與人民群眾交朋友,少交玩友、諂友、損友,自覺遠離不良“圈子”,抵制不良風氣的侵蝕。
不斷提高自身的黨性修養,也是抵制損友的有效途徑。黨員干部要高揚理想信念的旗幟,自覺提高自身政治素質,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時刻約束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黨性修養、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同時,要時刻提高警惕,認清“損友”的真面目,防范那些居心叵測的少數分子攪渾水,杜絕使這些少數分子釀成“近墨者黑”的可怕后果。黨員干部還要時刻謹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道理,要對那些頻頻示好、阿諛奉承的人提高警惕,認清那些心有所求、想要所得的人的真面目,自覺遠離身邊的“小人”、“惡人”。
人生,不能沒有朋友;朋友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作為他人身份特殊的朋友,黨員干部更要慎重擇友,切莫讓損友毀掉前程。(梁文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