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和雪梅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樣,哺育兩個孩子有什么值得表彰的……”今年11月,山東省乳山市的94歲老人陳淑明獲得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當選第八屆山東省道德模范,當家人告知她這個好消息時,她卻認為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凡,不需要表彰。
老人口中提到的兩個孩子,是解放軍戰士的后代,她視如己出、勝過親生,奶水優先給乳兒吮,衣服優先給乳兒穿,而她自己的4個孩子卻吃不飽、穿不暖。為了保守秘密,她多年不曾對外透露哺育乳兒的事情。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山東省牟海縣(今乳山市)一帶有300多名紅色乳娘和保育員,她們用甘甜乳汁、無私大愛,哺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踐行“人在孩子在”的莊重誓言,陳淑明便是紅色乳娘之一。
20世紀40年代末,陳淑明嫁到了崖子鎮申家村之后,與丈夫一直過著平靜幸福的生活。1950年的一天,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陳淑明平靜的生活,讓她有了一生的牽掛。敲門的是村婦女主任,懷里抱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村婦女主任說,孩子的父母需要緊急趕往抗美援朝戰場,不得不拋下還未滿月的小國軍,希望村里幫忙找個好人家撫養孩子。
剛生完二兒子的陳淑明正在哺乳期,以當時的家境,養兩個孩子已有些吃力,再添一張嘴無疑會讓生活更加困難。“養,還是不養?”經過短暫的思想斗爭,陳淑明還是向婦女主任伸出了雙手:“孩子父母為了保家衛國把親生孩子交給俺一個陌生人,俺就一定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放心吧,俺會好好撫養這個孩子的!”
在飯都吃不飽的年代,陳淑明的奶水明顯不足,更何況要哺育兩個小男孩。眼看著小國軍日漸消瘦,陳淑明狠心給僅有兩個月大的二兒子斷了奶,并把他送到母親家里撫養,自己則專心哺育小國軍。
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家里每個人都很疼愛小國軍。當時芋頭是比較難得的食物,每當家里煮了芋頭,陳淑明的大兒子就對小國軍說:“你吃瓤,我吃皮兒。”陳淑明一家悉心照顧了小國軍3年,當親生父母來接他的時候,他長得又白又胖,而陳淑明的兩個孩子卻瘦骨嶙峋。
1956年,陳淑明又迎來了第二個乳兒宮雪梅。一對鐵道兵夫婦要遠赴內蒙古執行任務,把剛出生幾天的小雪梅拜托給了陳淑明。當時,陳淑明正在哺育才幾個月大的女兒,給一個孩子哺乳奶水都不夠,實在沒有能力再哺乳一個。“連著兩天晚上,我都睡不著覺,一邊是自己的孩子哭著找奶吃,一邊是小雪梅眼巴巴望著我的小眼神,哪邊我都不舍得拋棄。”經過深思熟慮,陳淑明還是給自己的女兒斷了奶,把奶水留給小雪梅。“孩子的父母為了革命舍得撂下自己的孩子,把孩子交給俺是信得過俺,待他們的孩子必須比對俺自己的更金貴。”這一次的哺育,又是3年。3年后,健健康康的小雪梅被親生父母帶回了家。
“藤纏樹,樹纏藤,青山樹藤脈相連……”如今,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承載著紅色乳娘精神的歌謠依然在廣為傳唱。
“前幾年雪梅接我到北京玩,帶我去了天安門。上個星期,她還托人給我捎來一些常用藥。”陳淑明讓兒子申令山從相框上取下宮雪梅小時候的照片,滿眼含笑地仔細端詳。
短短幾年哺乳情,陳淑明惦念了一生。小國軍和小雪梅的照片在相框中保存了一年又一年,為解放軍戰士哺育后代的經歷,也成為陳淑明最珍貴的人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