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贛南大地,橙黃橘綠。11月8日上午,頂著絲絲寒意,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組長張勇帶著兩名同事來到江口鎮旱塘村監督該村蔬菜大棚發包工作。
雖然脫貧攻堅已經全面收官,但贛縣區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開展新一輪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專項整治,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今年6月,該區紀委監委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這是咱們村的村務公開微信號,大家點開就能查詢有關政策,如有疑問可以到村務監督群里反映,對此有專人辦理。”一進村委會大門,張勇就看到包村干部正在向前來辦事的群眾詳細介紹微信群的操作方法。
扶貧政策和鄉村振興政策關系著每位村民的切實利益,必須讓大家明明白白,干部才能清清白白。2018年以來,贛縣區紀委監委針對農村青年勞動力少、老人小孩多的情況,建立了村務監督和村務公開兩個微信群,在19個鄉鎮建立小微權力清單化管理平臺,每戶至少1人入群,實現了“手機一點,就知村里事”。同時,該區紀委監委全面推廣應用贛縣扶貧政策網,督促相關部門及時公開惠農惠民政策文件,上傳資金發放數據,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并同步開展政策落實情況專項檢查。
在互聯網監督模式下,該區先后督促整改各類問題876個,清退低保評定中“人情保”“違規保”321戶,清理不符合條件貧困戶531戶,追繳違規資金149.71萬元。針對群眾日常監督中發現的問題,該區紀委監委下發14份《監察建議書》,約談5名鄉鎮主要責任人,整改落實農村飲水安全資金2000余萬元,建設集中供水點100個,14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
“我們發揮監督信息平臺對比分析、預警提示、投訴舉報等功能,把脈惠農惠民資金公示、發放、監管等環節突出問題,將責任和壓力傳導到一線,把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每個村民身上。”贛縣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賴章權介紹。2018年以來,贛縣區共立案查處扶貧領域違紀違規問題161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96人,組織處理132人,移送司法機關1人。
2019年1月,吉埠鎮吉埠村貧困戶肖某來到贛縣區紀委監委信訪室,反映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才忠作風霸道、吃拿卡要等問題。被立案調查后,王才忠仍然自認為能力強、在鎮上和村里人緣好,紀委監委查不出他什么問題,他甚至對肖某公然挑釁“你告不倒我”。
面對人情干擾,調查一開始并不順利,贛州市紀委監委派出骨干力量予以增援。隨著調查的深入,王才忠違紀違法事實漸漸浮出水面:在扶貧工作中熱衷于搞形式主義;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長期接受吃請;違反廉潔紀律,收受服務對象禮品禮金;違反工作紀律,違規為妻子辦低保;侵占村集體資金20多萬元,涉嫌犯罪……2019年9月,王才忠受到開除黨籍和開除公職處分,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針對王才忠違紀違法案件暴露出的有關問題,贛縣區紀委監委舉一反三,開展全區惠農惠民補償資金專項檢查,清退違規資金460多萬元。
2016年以來,贛縣區紀委監委對口聯系了沙地鎮螺田、中莊、馬口3個貧困村,186戶貧困戶。“我們要讓每個貧困戶掌握一門脫貧致富的技術,幫助村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保證幫扶村高質量脫貧摘帽。”面對三個村一窮二白的現實,贛縣區紀委監委領導班子立下軍令狀。
沙地鎮農戶有養鴨子和制作板鴨的傳統,該區紀委監委就請專家向貧困戶教授養鴨和加工板鴨技術,并根據貧困戶需求每年無償提供鴨苗,幫助銷售產品,僅此項產業就讓每戶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為了幫助村集體增收,該區紀委監委幫助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葡萄種植基地、龍蝦養殖基地、油茶基地、板鴨深加工廠、家具加工扶貧車間,還引進客商投資打造“會仙谷”恐龍文化旅游小鎮,不僅使村集體年收入與日俱增,還幫助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帶動周邊村民農產品年銷售收入600多萬元。
“感謝共產黨,我做夢都沒有想到,我們一家還能住上三室兩廳的樓房……”因病致貧的肖啟龍一家6口原本住在三間危舊土坯房里,生活困難,在幫扶干部的幫扶下,2019年底全家搬遷到鎮上的陽光小區集中安置點,兒子兒媳到村里的扶貧車間上班,生活安定了,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民生無小事,監督不停歇。下一步,贛縣區紀委監委將繼續圍繞全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任務,充分發揮鄉村紀檢組織作用,織密監督網,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日常監督質效,為推動建設活力美麗幸福現代化新贛縣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紀律保障。”張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