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再打造16個特色名鎮名村
今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在繼續推進原有34個特色名鎮名村建設的基礎上,擬再打造16個特色名鎮名村。自治區將加快建設村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特色名鎮功能,改善村莊環境,壯大原有優勢特色產業,力爭打造一批“宜居宜業”型村鎮。
近日,自治區城鄉風貌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了《2012年度廣西特色名鎮名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今年特色名鎮名村建設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力爭今年年內基本完成2011年度原有34個特色名鎮名村項目建設任務,逐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基本形成地方建設特色。二是明確2012年度新增的16個特色名鎮名村發展思路,開展項目建設,力爭今年年內初見成效。
《方案》同時指出,特色名鎮建設將統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加快建設鎮區供水、排污、道路、交通標識、綠化等設施,完善名鎮功能,建設宜居型小城鎮。原13個特色名鎮要在繼續完善2011年度風貌改造街道配套設施的前提下,逐步開展其他街道以風貌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特色塑造;2012年度新增的特色名鎮今年年內至少完成主要以街道風貌改造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特色塑造。原21個特色名村要在完善村莊設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村莊環境;2012年度新增特色名村要完成以房屋外立面改造和規劃編制、垃圾池、籃球場、農家書屋、衛生室、綠化、排水溝、遠教站點、道路硬化等“標準件”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整治,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開展小型分散式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運、處理系統建設試點,打造良好的宜居村莊環境。
同時,將推進產業發展配套設施建設,壯大原有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打造“宜業”村鎮。例如,特色工貿名鎮名村,要不斷完善名鎮工業區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服務設施,引導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或工業集中區聚集;要加大產品研發、包裝、銷售等的投入力度,加快各類專業市場建設,盡快形成輻射東盟的區域知名品牌。特色生態農業名鎮名村,要加大原有特色產業的科技研發投入,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特色文化名鎮名村,要加強文物、歷史建筑和古村落的保護維修工作,大力開展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煉,不斷增加傳統工藝品、演藝節目等的開發投入,加快推進演藝場所建設,促進名鎮名村文化繁榮發展。特色旅游名鎮名村,要加快推進村鎮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引入市場機制,開發新的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促進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的提升。
為保證項目建設順利開展,廣西將從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特色名鎮名村建設將采用自治區財政補助,市、縣兩級財政配套和企業幫扶、社會捐助、市場化運作等方式籌措改造資金。2012年新增特色名鎮名村原則上按照鎮不少于2000萬元、村不少于1000萬元的總投資安排;2011年度原有特色名鎮名村原則上按照鎮不少于400萬元、村不少于200萬元的總投資安排。
與此同時,廣西還將結合城鎮化跨越發展要求,在財稅體制、經濟社會管理模式、投融資體系、用地指標等方面給予特色名鎮名村特殊的優惠政策,創新發展模式,進而探索村鎮創新發展體制機制,增進村鎮后續發展能力。(來源:中國建設報)